首页 体育 教育 财经 社会 娱乐 军事 国内 科技 互联网 房产 国际 女人 汽车 游戏

一捧稻米一只蟹 小从村飞奔在致富的大路上消失的搭车人攻略

(来源:网站编辑 2021-08-01 05:19)
文章正文

内容提要:中伏,消失的搭车人攻略大暑,豆娘轻轻抱住一指宽的稻叶,随着整片稻田在微风中晃动。稻苗已经高过小腿,它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生命最辉煌的阶段蓄力,拔节、孕穗、抽穗、灌浆,最终在秋日的蓝天白云下汇成一望无际的金黄。

  天津北方网讯:中伏,大暑,豆娘轻轻抱住一指宽的稻叶,随着整片稻田在微风中晃动。稻苗已经高过小腿,它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生命最辉煌的阶段蓄力,拔节、孕穗、抽穗、灌浆,最终在秋日的蓝天白云下汇成一望无际的金黄。

  眼前的这片稻田位于宁河区东棘坨镇小从村,田里种的是赫赫有名的小站稻,历经数十年的培育,小站稻已发展出多个品种,瓦力欧寻宝记攻略并在天津多个区广泛种植。有“天津鱼米之乡”美誉的宁河区水土优越,目前已成为小站稻的主产区之一。2019年,小从村拿到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证书,有优质的产品,有先进的技术,有科技的加持,有长远的目标,小从村在自己打造的致富路上,大步向前。

农业农村部颁发的一村一品证书

  919619U99

  宁河区东棘坨镇小从村是一个传统农业种植村,老村长王克富回忆,他小时候村里主要种植高粱、玉米,大约20年前开始种植常规品种的水稻。3年前,小从村迎来了贵客——小站稻。

  小站稻原指天津津南区出产的稻米,2018年启动的《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方案》明确提出培育优良品种、拓展小站稻种植区、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发展目标。在宁河区的推广下,小从村2019年首次试种小站稻,梦之旅3攻略选择的品种是天津市农科院农作物(水稻)研究所自己培育的小站稻品种金稻919

  小从村地势平坦开阔,土层深厚,水源充足,依傍着耕地的西卫深渠属潮白河水系,水质优良,种植水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对于小站稻,村民们早闻大名又有些怀疑,大家想不出一碗米饭能有什么大区别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秋收后,村民们迫不及待地焖了一锅新米饭,王克富尝了一口就服气了,919这个品种是真好吃,无论黏度、香气,都是普通品种比不了的,小站稻种植也获得了全村村民的认可。”

  2020年,小从村进一步扩大了小站稻种植面积,t110e5配件并引进了两个新品种——津原U99和天隆优619,这两个品种同样是由天津水稻研究所自主培育的,至此,小站稻家族在小从村正式落户,肩负起小从村致富的重任。

  水稻百搭 要啥有啥

  小从村的稻田有两种,一种普通的,一种带围栏的。几十公分高的黑色围栏将稻田四周包围,到了夜里,围栏与稻田间的空地上最为热闹。“你看地上这些蟹身、蟹腿,都是水鸟吃剩的,晚上围栏附近密密麻麻的全是河蟹。”小从村现任村党支部大大王东讲起夜间见闻满是兴奋,来自山东的他以前从未见过这副景象。

带黑色围挡的蟹稻田

  天津人素爱河鲜,每年中秋市场,河蟹都是当仁不让的C位,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商家打出了“稻田蟹”的招牌,错误无法设定显示模式指的就是水稻田中饲养的河蟹。“这种螃蟹吃田里的虫子,可以减轻虫害,肉质也好,吃起来是甜的。”王东说。

田里的河蟹洞

  蟹苗在6月投下,9月上市,整个养殖过程只有3个月左右,虽然周期很短,收益却相当可观。“一亩地大概能出30斤蟹,按批发价20元一斤算,一亩地可以收入600元,纯利润可以达到400元。”王克富说到这里,难掩兴奋。每年秋天捕蟹时,村里如过节般热闹,在小从庄人眼中,这一只只河蟹都是张牙舞爪的“金疙瘩”。王东告诉记者,今年村里养了600亩稻田蟹,预计仅养蟹就可收入纯利润24万元,明年蟹田数量还要增加。

  除了河蟹,小从村还给水稻想过N种搭配。

  他们在稻田里养过鸭,一只稻田鸭的纯利润在20元左右,他们养过鹅,一只稻田鹅的纯利润能达到70元左右,他们还计划养稻田鱼,就像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里的“禾花鱼”。“以后我们这要啥有啥!”王克富笑着说。

  掌握自主权 好米卖好价

  2018年,王克富卸任干了9年的村委会主任一职,他现在的主要职务是众赢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。王克富在职时为小从村归划的方向是集合资源、统一管理,他把他的愿望直白地表达在合作社的名字里,他希望合作社可以实现众赢,带着全村人一起发家致富。

  2015年合作社成立后,小从村用3年时间完成土地流转,至2018年,全村3050亩耕地全部转入合作社,260户村民全部入股。

  村民人均3.7亩耕地,2019年,合作社给村民每亩分红1300元,2020年每亩分红1350元,今年预计每亩分红1500元。收益的不断上涨固然有小站稻单价高的因素,但同时也要归功于合作社高效低成本的现代化耕作方式。在耕地连成片的前提下,小从村基本实现了耕作全机械化,春天机器插秧,秋天机器收割,前年村里买了几台无人机,打药、撒化肥也成了动动手指的事,三千多亩地只要十来个人就能管理。

  虽然是农民出身,但王克富并不推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,他喜欢算账,也乐于接受新技术,“人工插秧,200块钱一亩没人干,一个人一天只能插一亩地,机器插秧,40块钱一亩,一天能插80亩,你说我选哪个?”宁河区推广基质育秧技术,把稻秧旱栽在土盆里,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水床育秧方式,很多人不敢尝试,王克富心里也嘀咕,但还是试种了一些,没想到基质育秧可以把亩产提高二三百斤,第二年他就在村里全面推开了。

  今年4月,小从村接到了一笔订单,一家知名调味品企业预定了小从村今年播种的600亩津原U99,且很有可能明年还要和小从村续签。订单农业意味着企业对小从村稻米品质的认可,是一笔稳定的收益,但王克富并不认为这就是小从村的终点。

  每年秋收后,外地米贩子会来东棘坨镇各村收米,没有找到销路的新米只能以便宜的价格出售,其中品质优良的大米在经过包装甚至贴上一个知名品牌的标签后,便身价倍增。王克富逛超市时喜欢看米,各品种之间米粒长度细微的差异他用肉眼就能看出来,看着与自己村里同品质的米能卖出几倍的高价,他心中的目标愈加清晰起来——做深加工,做高端,做全产业链,做自己的品牌。“这是不被市场淘汰的唯一出路。”王克富说。

  这几年乡村环境治理,小从村的变化很大,以前不太常见的水鸟现在随处可见。王东和王克富工作忙完后都喜欢去田边,暑热稍稍退散,他俩边走边聊,看着白色的水鸟掠过田野翩然落下,畅想着小从村来年的增收目标,那是一个农人最惬意的时光,稻花香里说丰年,听取蛙声一片。(津云新闻记者 顾明君)

文章评论
首页
评论
分享
Top